了解红十四军,培养爱国情怀
2017年7月15日,足球博彩平台-博彩平台 “探访红十四军”实践团队成员一行参观访问了如皋市图书馆,通过翻阅了相关的历史资料与书籍,成员了解了新红十四军相关的革命历史,爱国情怀得到了升华。
中国工农红十四军,简称为红十四军。历史记录上红十四军有两支,一支是苏北第十四军,活动在江苏通海,如皋,泰兴地区的农民武装组建成第十四军。另一只为红五军团的第十四军。宁都起义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一部改编为红五军团第十四军。而本次调研对象,便是活跃在如泰地区的这一支队伍。
通过网络查阅和相关书籍的了解,团队成员简单了解到了红十四军的历史相关:1929年11月,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。会议期间,通海如泰地区党的负责人李超时等汇报了通、海、如、泰地区斗争情况,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,江苏省委书记李维汉,省委常委李富春,省委候补常委、农委书记陈云和省委书记李硕勋等听取了汇报。会后,中央军委同意江苏省委建议,决定在苏北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,主要由通海、如泰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合并而成。1930年4月3日,在如皋西乡贲家巷召开了数万人大会,庄严宣告红十四军的诞生。此后,红十四军发展壮大,经历大大小小各种战役,例如“三烧长安市”、“二打高户庄”等。但是到9月,国民党重兵压境,红十四军不得不停止活动,部分干部撤离。到十月,红十四军在反围剿中失败,大批仁人志士牺牲。之后,中下级干部撤离至上海,其余人员就地解散。就这样,活动在如泰等地区达七个月之久的红十四军一师宣告解散。与此同时,活动在通海地区的红十四军二师也遭受失败。
尽管红十四军最终失败了,但是他们“富于理想,忠于人民,甘于艰辛,勇于牺牲”的精神生生不息。此后,通海如泰地区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一切胜利,都铭刻着红十四军精神的不朽功勋。
粟裕将军在《挺进苏北与黄桥决战》中评价说:当时,如皋、南通一带,是1930年土地革命时红十四军的策源地。当年的武装斗争虽然失败了,但是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很深,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”该地区有我党的工作和影响,群众基础好。我军东进抗日,能获得提防党的配合和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。
一个下午,团队一行人都浸在图书馆中阅读相关书籍,并作如上理解,将相关历史历程一起进行了梳理,以便今后几日去博物馆、新红十四军纪念馆以及烈士陵园走访时,有更深刻更清晰地理解,为活动的更好开展也做了铺垫。